Tony 陈韬宇

发布时间:2020-09-23 浏览次数:780

image.png


"I don't want to learn English,but use it."--by Terry Li


2010年,为了能够先人一步,二年级的我在父母的带领下,本着未来能够在英语这一科目上拿到更高的成绩这一目标,走进了MMS 的教室。七岁的我并不懂“英语”这两个字究竟代表了什么,只知道每周有这么一节所谓“英语课”,会背几个诸如one ,two ,three 之类的单词也会神气很久。


那时对英语的作用毫无认知,把上英语课当成一种老师和家长的时候任务在完成。


三年级,学校开始增添英语课,因为提前有一年基础,我比大部分人更易掌握,当然,考试中也得到了更高的分数。于是,那时的我对英语又有了新的看法,发现了一点学英语的作用——学校上课的时候更轻松,考试时考到更高的分数,让家长老师同学刮目相看。可以说,那时候是每次英语考试的高分给了我很大成就感,才让我有了继续在MMS学习下去的动力。


简而言之,那时是以一颗功利心在学英语。


几年后进入了初中,在这中间长达四五年的学习过程中,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能保持在较高的位置,那时候,我已经逐渐开始有些不太在乎英语考试的分数了,同时,我的行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,做英语试卷的时候,我不再像以前一样,只是绞尽脑汁于如何去找到正确的答案,而是更在意一篇材料的内容本身,看到一篇有趣的小故事,哪怕不影响做题,我也会有欲望去弄懂它的大致情节,去和同学们分享;在英语课上,我也开始并不是太在意老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和解题过程,而对老师有时分享的一些课外的英语知识,文化背景之类的附加信息更为感兴趣。


就是从那时开始,我对于英语的功利心正在逐渐消退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想要去了解更多的好奇和欲望。


再到后来,面对着英语科目在中高考中占据的150分的巨大分值,我又感觉到了“分数”对我提出的要求。但随着学习英语的时间越长,我越感觉到它的魅力远不止成绩单上的数字。之前,偶尔在杂志,网站,材料等中遇到英文内容,下意识的便是直接略过或者立刻找译文,而现在,已经开始长期订阅英文杂志;以前看英文电影,吸引我的是精彩的制作和中文的字幕,但现在,遇到较为清晰的对白,可以遮住字幕去观看;新闻中的美国总统在大发言论,之前只能依靠中文翻译的我现在不用抬头也可大致理解;每天早晨,音响里播放的古诗词的间隙之中,也增添了一些英语演讲音频……


从表面上来看,英语好像并没有对我起到多少作用,可实际上,在这十年的时间里,我对英语的态度一直在悄然发生着改变,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的生活。


现在的我,已经进入高三,英语对我的最大作用可能就是高考中的150分,可我不愿意将一张英语试卷仅仅当成任务勾选出选项,我更享受的是阅读的过程,一种流畅阅读的通透感,满足感和成就感。


以一名学生的角色,我可能需要将英语当做一个拿分的工具;可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更希望能够让英语成为我的朋友,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,为我打开一条更广阔的,通向世界的路。


在MMS 学习的十年,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我所掌握的单词,语法,英语知识,这些实质上都是“身外之物”,在各种资料书上都应有尽有;而我觉得MMS真正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,是我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与观念。从以功利心而学,到为兴趣而学,再到为生活而学,为未来而学,MMS为我打开了前行之门。


在文首,我用了Terry老师说过的一句话:“I don't want to learn English,but use it.”的确,这句话也足以概括这十年中我最重要的体会。不能为了学英语而去学英语,而是要使用它,走进它,感受它。我觉得,英语学到了什么程度,学的到底有多好,评判标准并不是能考到多高的分数,记住多少生僻难懂的单词和语法,而是能不能真正的在生活中去处处想到英语,多多利用英语,不仅仅将英语作为学业或者技能,而是愿意让英语成为一种爱好和习惯,让英语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。不仅仅用手,用口,用脑去学习英语,而同时也能够将英语当作挚友,用心去陪伴和领悟。


英语之于我——如吾友 ,伴吾行,昭吾心。